1、路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使用期间应是稳定的,不因填筑荷载、 施工机械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而引起破坏,公路设计资质标准,也不应给桥台、涵洞、挡土墙 等构筑物及沿线设施带来过大的变形。

  2、为避免路基沉降给涵洞、挡土墙等构筑物造成变形破坏,应首先 考虑提前填筑路堤、在其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构筑物的方案。如同时施 工,则需设置达到持力层的基础,以防止过大的位移和沉降。

  3、为避免路面的变形破坏,以及连接桥梁、涵洞等构筑物的引路路 堤产生不均匀沉降,应严格控制工后沉降。

  4、在软土厚且长期发生较大沉降的地区及大范围的软土地区,有时候很难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要求的标准内,或者虽能控制但极不经济时,应考虑设置桥头搭板、铺筑临时性路面或分期修建路面等方案。

  5、在没有一定厚度硬壳层的软土地基上,不宜修建填土高度小于2.0~2.5m的低路堤,这种低路堤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可使路面发生较 大的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当软土地基不均匀、重型车辆交通较大时更加明显。

  6、为保证路基稳定或控制工后沉降,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选择处理措施时应考虑地基条件、道路条件及施工条件,尤其要考虑处 理措施的特点、对地基的适应性和效果,以确定符合要求的处理措施。

  7、当软土地基比较复杂,或工程规模很大、沉降控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应考虑在正式施工之前,在现场修筑试验段,并对其稳定和沉降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观测结果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或对原来的处理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

  8、经济合理的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依赖于准确的软土地基勘察。

  软土地基勘察要点

  1、软土地基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 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薄层理与夹砂特征、水 平向与垂直向的均匀性、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地下硬土层 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

  (2) 固结历史及应力水平、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3) 微地貌形态、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 填土的性质。

  (4) 开挖、回填、支护、工程降水、打桩、沉井等施工对软土 的应力状态、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

  (5) 地区的建筑经验。

  2、软土地基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点布置宜根据成因类型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当土层 变化复杂时,勘探点应予加密。

  (2) 钻探取样应与原位测试相结合,取样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原位测试宜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

  (3) 对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等宜采用轻型动力触探。

  3、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确定,或根据经验确定。亦可利用堆载、边坡和建筑物的原型监测资料确定。

  4、软土剪切试验应按地基土应力状态变化,加荷、卸荷速率, 排水条件等选用相应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土体加荷卸荷速率超过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速率时,宜 采用自重压力预固结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对渗透性很低的 粘性土,可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

  (2) 当土体排水速率快且施工过程较慢时,宜采用固结不排水三 轴剪切试验或直剪试验。

  (3) 对土体可能发生较大应变的工程,应测定残余抗剪强度,必要时应进行蠕变试验、动扭剪试验、动单剪试验和动三轴试验。

  5、根据变形计算的要求确定压缩系数、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固结系数时,可采用常规固结试验、快速加荷固结试 验、高压固结试验。

  6、软土地基勘察一般应提供以下成果:

  (1) 软土地基分层土的物理指标:含水量、容重、孔隙比、液 限、塑限、颗粒组成等;

  (2) 软土地基分层土的力学指标: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渗透系数、e-p曲线、快剪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固结快剪粘聚 力及内摩擦角、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3) 分层土的侧壁摩阻力;

  (4) 分层土的地基承载力;

  (5) 地下水位;

  (6) 钻孔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