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各部分的名称

  在挡土墙横断面中,城市道路规划馆布展设计,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

  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

  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

  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

  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

  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用范

  路基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可考虑修建挡土墙

  1. 陡坡地段;

  2. 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

  3. 可能产生塌方、滑坡的不良地质地段;

  4. 高填方地段;

  5. 水流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

  6. 为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或者少占用农田的地段;

  7. 为保护重要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地段。

  的位置来分划分:

  路堑挡土墙:设置在路堑边坡底部,主要用于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稳定的山坡,同时可减少挖方数量,降低挖方边坡的高度。

  路肩挡土墙:设置在路肩部位,墙顶是路肩的组成部分,其用途与路堤墙相同。它还可以保护临近路线的既有的重要建筑物。

  路堤挡土墙:设置在高填土路提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堤边坡或路堤沿基底滑动,同时可以收缩路堤坡脚,减少填方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

  山坡挡土墙:设置在路堑或路堤上方,用于支撑山坡上可能坍滑的覆盖层、破碎岩层或山体滑坡。

  浸水挡土墙:沿河路堤,在傍水的一侧设置挡土墙,可以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的有效措施。

  按照构形式划分(里只涉及几种常):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墙。

  常见的重力式挡土墙高度一般在5~6 m以下,大多采用结构简单的梯形截面形式,对于超高重力式挡土墙(一般指6m以上的挡墙)即有半重力式、衡重力式等多种形式。

  重力式挡土墙可根据其墙背的坡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重力式挡土墙和悬臂式挡土墙的示意图

  薄壁式挡土墙:包括悬臂式挡土墙和扶壁式挡土墙两种;一般墙高6m以内采用悬臂式,6m以上采用扶壁式。

  ◆ 悬臂式挡土墙:是由立板(墙面板)和底板(墙趾板和墙踵板)两部分组成

  ◆ 扶壁式挡土墙:当挡土墙的墙高h>10m时,为了增加悬臂的抗弯刚度,沿墙长纵向每隔0.8~1.0m,设置一道扶壁。

  定式:包括杆式和定板式两种

  ◆ 锚杆式挡土墙:是由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挡土板构成墙面,与水平或倾斜的钢锚杆联合组成。锚杆的一端与立柱连接,另一端被锚固在山坡深处的稳定岩层或土层中。

  ◆ 定板式挡土墙:是由钢筋混凝土墙面、钢拉杆、锚走板以及其间的填土共同形成的一种组合挡土结构。

  加筋土挡土墙:是在土中加入拉筋,利用拉筋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特性,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由面板、拉筋组成,依靠填土、拉筋之间的摩擦力使填土与拉筋结合成一个整体。

  ★ 各挡土墙的适用条件:

  按照墙体的材料划分:石砌挡土墙:

  混凝土挡土墙: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钢板挡土墙:

  墙身构造

  1. 墙背

  2. 墙面

  墙面一般均为平面,起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墙面坡度直接影响挡土墙的高度,因此,在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的坡度一般为1:0.05~1:0.20,矮墙可采用陡直墙面;地面较平缓时,一般采用1:0.20~1:0.35较为经济。

  3. 墙顶

  墙顶宽度最小,浆砌挡土墙不小于50cm,干砌不小于60cm。浆砌路肩墙墙顶一般宜采用粗石料或者混凝土做成顶帽,厚度为40cm,如不做顶帽,对路肩墙和路堑墙,墙顶应以大石块砌筑,并用砂浆勾缝,或用5号砂浆抹平顶面,砂浆厚2cm。干砌挡土墙墙顶50cm高度内,应用25号砂浆砌筑,以增加墙身稳定,干砌挡土墙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6m。

  4. 栏杆

  为保证交通安全,在地形险峻地段或者过高过长的路肩墙的墙顶应设置护栏,为保持土路肩最小宽度,护栏内侧边缘距路面边缘的距离,二、三级路面不小于0.75m,四级路不小于0.5m。护栏分墙式和柱式两种,所采用的材料,护拦高度、宽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础结

  1. 基础类型

  大多数挡土墙都直接修筑在天然地基上

  2. 基础埋置深度

  ◆ 对于土质地基,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冲刷时,应在天然地面以下至少1m;

  (2) 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以下至少1m;

  (3) 受冻胀影响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当冻深超过1m,采用1.25m,但地基应夯填一定厚度的砂石或者碎石垫层,垫层底面亦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

  排水

  挡土墙的排水措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连部分组成。

  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后土体或者地基,地面排水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设置地面排水沟,截引地表水。

  2. 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设铺砌层。

  3. 路堑挡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

  墙身排水:

  沉降合伸缩缝

  设计时,一般将沉降缝和伸缩缝合并设置,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兼起两者的作用,缝宽2~3cm,缝内一般可用胶泥填塞,但在渗水量大、填料容易流失或冻害严重地区,则宜用沥青麻筋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填深不宜小于0.15m,当墙后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干砌挡土墙缝的两侧应选用平整石料砌筑使成垂直通缝。

  挡土墙处理高差应用

  地形的塑造过程中,势必会遇到高差问题。放坡、台阶、挡土墙都是常用消化场地高差的方式。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充分考虑场地的地基条件、景观风格、高差大小以及与周边环境协同性等多种因素,进而选择合适高差处理方式。

  景观挡土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高差处理方法。合理、美观地设置景观墙,能有效的成为景观中的亮点,为项目增色不少。

  挡土墙在选择过程中,首先要对其承载力进行分析,根据地貌、水文、高差选择合适的挡墙形式和材质,确保挡土墙在日后使用安全稳定,不发生倾斜,保证景观效果的最佳性。

  挡土墙风格尽量朴素,材质的使用尽量简约、单一,以周边环境融合为佳。过分的装饰往往会将高差突兀于景观之中,打破景观空间稳定性,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挡土墙可直可曲、可滑可糙,低矮的挡土墙可当作种植床,为庭院增加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