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老话不是没有道理的,通过旅游公路的建设,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能够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市政道路设计标准,因此各省市地方政府对旅游公路的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如何才能建设好旅游公路,我们来看看国内外旅游公路是怎样发展建设的。
美国的旅游公路主要是以风景道为主。风景道这个概念是从美国发源的,1995年美国提出了保护和促进风景道发展的国家风景道计划(National Scenic Byway Program),风景道要符合六个标准:风景、历史、考古、文化、自然和休闲,风景道作为一种道路类型,不仅仅指道路其本身,还包括了道路两边视野范围之内的自然风景以及景观风景。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对原有公路和沿线的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估(包括地形、水体等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的调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章制度等。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家在建设旅游公路以及景观设计时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建设时保护公路沿线的历史遗迹、建立动物的通道,公路建设时对环境的影响要降到最低等等。例如位于加拿大布雷顿角岛上的卡博特之路,沿途的凯尔特人和阿卡迪亚人群落深得旅游者的喜爱。
国外案例:澳大利亚大洋路
大洋路,位于墨尔本西部,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的一条行车公路,全长约276公里,建于悬崖峭壁中间,是为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大洋路串联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洛恩小镇、阿波罗湾、坎贝尔港、大奥特威国家公园、伦敦桥、洛克阿德大峡谷、十二门徒岩等。在景观设计方面,由于绝大多数路段是在高山悬崖和大海之间,所以维多利亚省的规划部门非常用心地依据每一节点的景观特色来设置停车观景平台,并标示“LOOKOUT”,用来提示旅游者与该景点的距离和最佳观景地。另外,旅游者参观游览大洋路一般是从墨尔本出发,最终再返回墨尔本的,所以为了使旅游者不走回头路,将大洋路与其他旅游公路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环形,这样既丰富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又能带动新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国内旅游公路的建设注重主题概念,有主打草原主题的河北省张北草原天路,主打沙漠主题的新疆塔里木沙漠旅游公路,主打森林主题的云南思小热带雨林旅游公路,主打河谷主题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主打黄河风情主题的山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等等。
国内案例:赤水河谷旅游公路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到赤水市区的一段沿河谷布局的公路,全程长160.8公里。这条旅游公路最突出的就是其驿站文化,依据沿线12个驿站和2个房车营地周边优势资源以及所处地理区位优势,精准锁定每个驿站对应客群市场,将沿线驿站打造“一站一主题、一站一功能、一站一集散”的特色驿站群,从而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格局。
根据国内外的旅游公路建设及沿线景观设计的成果和经验,公路旁的景观设计如何能够给沿线的美丽风光锦上添花,下面总结出一些普遍的原则:
(1)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旅游公路沿线通常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因此在进行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周围已有景色的协调和搭配,旅游公路要随线形和景观而变化,给人们一种道路的整体连续感和环境的美感。
(2)道路功能的安全性
道路景观设计要考虑到旅游者驾驶安全舒适的需求,所以建设时要在弯道起到引导作用,在事故多发路段起到警示作用,在安全路段达到引人入胜、心旷神怡的要求,使旅游者在开车的过程中既能轻松愉快地欣赏公路沿线美丽的风光,又能安全地驾驶。
(3)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公路在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环保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有嘈杂声的公路可设置生态隔音墙,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对沿线的植被与动物的影响,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4)当地文化的特色性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是旅游者重要的旅游动机。因此,在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凸显地域文化的特点,结合并展示沿线的地域文化,使当地的文化融入沿线的景观之中。
(5)投资效益的经济性
旅游公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考虑投入与产出,做到统筹资源利用、集约节约资源、降低能源耗用,比如对原有公路的植被还要加以利用,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融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绿色理念。最终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6)旅游服务的休闲性
旅游本身就是进行身心放松的活动,所以在旅游公路建设时要避免让驾驶者中途出现疲劳的感觉,根据测算,在相应的距离之间设置旅游休息服务区,比如设置不同主题文化类的驿站,使旅游者能够在旅游公路中实现“慢游”,增加其逗留时间刺激消费。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总之,旅游公路及景观建设要因地制宜,使公路本身成为一道风景线,而不仅仅是各个景区之间的串联,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同时,在旅游公路的相关节点设置类型丰富的公路旅游服务设施,使沿线的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