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道路坡度设计规范,按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道路,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耗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与铁路、水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比较而言道路运输机动灵活,分布广,对于客货运输,特别是短途运输有着显著的效益。

  道路建设是物质生产,因而它必然具有物质生产的基本属性,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产品它还具有一些本身特有的属性和特点:公益性、商品性、灵活性、超前性、储备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生产周期和使用周期长、不具有商品形式。综上所述,根据道路的属性和特征,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主要有如下功能:

  (1)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的任务,

  (2)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担任大运量运输的集散运输任务,

  (3)在特殊条件下也可独立担负长途运输任务。

  随着我过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道路运输有着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运输的技术简单,投资回收快的特点,公路运输也最受到欢迎。目前我国道路客运设施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的条件下,道路年客运运输量占了全国总年客运量的70%以上,有的省则高达90%。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道路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经济发达国家,其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必定很发达。因此,道路运输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 指标之一,高速公路是本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安全、快速、通过能力大的新型交通手段。我国大陆从70年代初就开始了高速公路修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技术资料翻译、科学考察、可行性研究以及测设工作。1981年交通部制订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列入了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虽较晚,但发展很迅速。1988年首条沪嘉(上海浦桃工业区嘉定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1996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22km,位居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七。 1988年到1996年平均每年建设高速公路324km,这个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到1997年底高速公路达4735km,建设速度更快,一年建成1313km。到2000年末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 000多km,跃居世界第三位。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状况,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来了人们观念上的巨大变革。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的进步与变革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公路运输的增长速度应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十年中,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1980年民有汽车仅164.9万辆,1994年已增加到约950万辆,平均年递增12%以上。按此推算,到2010年可达6000万辆。

  为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交通部制定了我国公路建设的二十四字方针: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障通畅;。根据这一方针,到2000年末,我国已建成高速公路里程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位。根据交通部;十五规划和 2015年远景规划,预计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增高速公路超过2.5万公里,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之间形成了一条公路快速运输大通道。随着路段的不断延伸,我国高速公路网的基本框架可望在二十一世纪初初步形成。它的形成和发展,必将对我国经济尤其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推动作用。根据公路主骨架国道主干线建设发展计划,用30年的时间建设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系统,总长3.5万km。全国的重要城市、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对外口岸将由高等级的国道主干线连接,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它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快速、安全的国家干线网络系统将形成。

  公路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已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加速了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