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喇叭互通作用
单喇叭互通是目前高速上最常见的,一般在匝道上设置一个收费站,主要是解决周边车辆上下高速的问题。
2
《立交设计细则》中提到了两个类型的单喇叭互通。一眼看上去好像差不多,就像一个耳朵在左,一个耳朵在右的感觉,我第一次看了也摸不着头脑,总觉得好像一样啊。那怎么区分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看主线出口匝道末端是否有接环形匝道。
3
单喇叭选用规定的再思考
《立交细则》中关于单喇叭A、B型式的选用主要是根据左转弯交通量来定的。但是这忽略了一种情况。来看下新区的这个收费站。
这个是进收费站的车子在这里排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收费站有一个截流的作用,想进收费站的车子再多,最终行驶在高速入口匝道上的车流量还是由收费站发卡的速度来决定!
现在流行ETC,但是进ETC速度也降的比较慢,不会超过40km/h,当车流量大的时候,进ETC速度就降的更慢了,能20km/h就不错了。而我们的环形匝道一般设计速度也能到40km/h,所以也从没听过在高速主线畅通的情况下,匝道会拥堵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立交细则》中的6.4.1的第2条:当左转弯入口匝道交通量大于单车道匝道设计通行能力时,宜选用B型。这个就需要斟酌一下,当有收费站存在时,是否还需要遵循预测的左转弯入口匝道交通量来选用B型?
所以个人认为,在有收费站的情况下选用B型的更多是地形以及受现场条件限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