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区中小跨径桥梁设计中,应该坚持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并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注重高跨比协调、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把握上部构造、下部构造、结构基础设计要点,以提高设计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更好地指导桥梁施工,提高山区中小跨径桥梁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要点;上部构造;下部构造

  0引言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桥梁占工程总长度的比例一般比较大,而中小跨径桥梁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工程建设中,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出方案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的桥梁工程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下面将结合山区中小跨径桥梁建设需要,探讨分析设计要点,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1山区中小跨径桥梁设计原则

  从整体上讲,桥梁结构设计遵循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并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施工难易程度等。山区中小跨径桥梁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并且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同时还要考虑保护周围环境的需要,因而设计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1考虑地形地质条件

  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合理布设桥跨,确保跨径选择合理,墩台位置恰当,防止墩台位置大开挖,诱发山体地质灾害。另外,桥梁布局还应该服从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整体走向,将其作为线路控制点,与路线综合考虑。并从桥梁角度出发,优化整体路线方案设计。

  1.2注重高跨比协调

  桥梁跨径选择时应该注意高跨比协调,采用经济、美观的高跨组合,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促进桥梁工程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1.3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尽量采用形式统一,标准化、装配化、工厂化生产程度高的结构形式,以保证工期,方便施工,节约成本。尽量减少斜交桥梁布设,特殊地形位置的桥梁可采用两幅错孔布置形式,或应用加大跨径、改移水沟等方式处理。桥梁与河流斜交时,可采用斜桥斜做、顺弯设置的方法处理,以减少桥墩阻水,确保结构稳固可靠,促进桥梁工程更好地运行。

  2山区中小跨径桥梁上部构造设计要点

  上部结构及跨径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桥墩高度等,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选择最优方案。常用技术成熟、造价合理、施工便利的标准化、预制装配式结构,并遵循《公路桥梁通用图》的要求。为确保结构整体协调,山区中小跨径桥梁取值通常参照表1的建议值选取。

  2.1上构类型设计要点

  根据《公路桥梁通用图》的规定,预制装配式主梁包括空心板、小箱梁、T梁,3种主梁横断面形式。目前这三类主梁在山区中小跨径桥梁施工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设计和施工技术较为成熟,不同主梁具有不同特点,应用范围也略有差异。空心板对不同形状的弯、坡、斜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在高度受限的中小跨径桥梁应用比较广泛,可采用就地现浇施工方式,不仅便于施工,还有利于保证工期,目前20m以下的中小跨径桥梁基本采用空心板结构。但该结构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铰链开裂剥落、板底出现纵向和横向裂缝,支座脱空,桥面铺装开裂或剥离等,这些都是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预防的。小箱梁跨越能力强、抗扭性能好、造价低,软土地区和缺乏路基土土源区段采用小箱梁,能节约成本。但小箱梁腹板较薄,预制和吊装工艺要求高。T梁整体性能好、刚度大、跨越能力强。由于内部空腔,施工简单,工艺成熟,有利于控制预制质量,安装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但T梁宽度较小,为预应力构件,需要主梁片数较多,会增加桥梁施工成本。

  2.2桥跨分联设计要点

  确定主梁后要结合桥梁跨径、桥高、纵坡等内容,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体系,常用简支桥面连续、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先简支后连续刚构,并考虑跨径与墩高,选择合适的分联长度与位置。单跨6~20m采用桥面连续,20m及以上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墩高小于20m采用结构连续,大于或等于20m采用连续刚构体。采用结构连续的桥梁,分联长度应该与桥跨长度匹配。通常单孔20m跨径桥梁,联长在100m内;单孔30m跨径,联长180m内;单孔40m跨径,联长200m内。确定分联长度后再计算桥面延伸量,为伸缩缝型号选择提供便利。通常桥梁总长≤20m,一端用桥面连续,一端用无缝伸缩缝;桥梁总长或联长20<L≤40m,一端桥面连续,一端用D40型模数式伸缩缝;40<L≤100m,采用D80型模数式伸缩缝。桥梁设计过程中,分联长度与延伸量的对应关系。

  3山区中小跨径桥梁下部构造设计要点

  下部结构包括桥墩和桥台,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桥梁施工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结构形式,比较常见的有柱式墩、实心墩、U台、肋板台等。

  3.1桥墩设计要点

  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主梁类型、结构体系、桥墩高度、地形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桥墩形式和尺寸,常见桥墩有矩形墩、圆柱墩、柱式墩、尖端形墩等,下面以双圆柱墩为例,探讨设计要点。通常桥墩高矮差距较大,为便利施工,设计时尽量减少桩柱类型。保证墩柱直径满足受力要求,同一座桥梁可采用1~2种直径,最好不超过3种直径类型。墩高小于7m时不设地系梁,墩高≥15m时设柱间系梁,顶面标高纵坡尽量与桥面纵坡一致,间距为12~15m为宜。地系梁尽量设在桩顶,系梁刚度与柱、桩刚度匹配,斜坡地系梁靠较高一侧桩的柱地面设置,可以减少基础开挖工程量,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

  3.2桥台设计要点

  为提高桥台设计水平,保证桥梁工程质量,设计时综合考虑桥台所在位置的地形和地质条件,采用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如果地质条件允许,填土高≤8m,设计时可采用U台。如果地质条件不稳定,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且受条件限制必须做U台,可采用组合式U台接桩基础形式。前墙高度≥5m时,最好设置10:1的前墙放坡。纵、横坡地面较平坦时,允许设置溜坡。桥头填土高度≤3m,并且桥梁跨径较小,采用桩柱式桥台。桥头填土高度≤12m,采用肋板式桥台,肋板台承台顶面宜提升至地面,从而降低肋板高度,减少土方开挖数量。如果桥梁纵、横坡地面线较陡,不能设置溜坡,也不适合设置挡土墙,设计时采用桩柱式桥台,不得设置U台,以减少路基开挖量,保证边坡稳定,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有效保护。

  4山区中小跨径桥梁结构基础设计要点

  基础设计要结合桥梁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保证基础的承载能力,提高基础稳定性,并尽量为施工创造便利。

  4.1钻孔桩和挖孔桩设计要点

  为保证桥梁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对陡峭坡地的地面纵横断面线、地层线进行综合考虑,防止基础悬空,不得将基础设置在软硬不均的地层,进而保障地层稳固性。如果采用钻孔桩,要合理控制同一座桥梁的桩基直径规格,减少桩径种类,便利施工机械配置和机械化作业。挖孔桩的桩基直径应该大于或等于1.2m,保证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桩基础设置在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表3给出的是人工挖孔桩开挖深度建议值。

  4.2桩基设计要点

  桥梁所在位置如果受洪水影响,要根据水文计算结果进行孔跨布置,考虑冲刷对墩台埋置深度的影响,基顶标高在最大冲刷线以下0.5~1.0m。桩基、摩擦桩沉淀层厚度≤30cm,端承桩直径≤1.5m,沉淀层厚度≤5cm;直径>1.5m时,沉淀层厚度≤10cm。桩间距可采用2倍桩径,以减少承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U台扩大基础埋置在强风化层下不小于1.0m,如果横向坡较大,前墙与基础做成台阶式,溜坡采用1:1,并设计合适的坡脚支挡形式。

  5结语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中小跨径桥梁设计时应该坚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桥梁造价、养护维修等需要,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让桥梁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促进设计水平提高,有效指导桥梁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