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跨度钢结构应用的不断推广,研究其施工工艺要点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跨度钢结构的主要优势,(钢结构设计培训)分析了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艺要点,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研究了大跨度钢结构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前言
近年来,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和磨炼,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技术有了巨大进步。“折叠展开”施工技术是一项充分体现大跨度空间结构建造过程“时空”变化的建造方法。它是把大型结构变成一种可以运动的机构,首先在接近地面位置上“折叠”组装,然后提升并逐渐展开,施工中外形不断地发生改变,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这种方法类似人们使用的折叠伞打开的过程。“累积滑移”施工技术在许多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双向张弦梁结构的国家体育馆就采用了“带索累积滑移、双向预应力对称张拉”的技术方案。作为一项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结构方式,大跨度钢结构在近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工艺水平,从而有效优化该项工作的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其主要优势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大跨度钢结构的主要优势
针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升高到了一定水平的现状,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高于传统工艺的钢结构的优化处理水平,在面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具体展现形式,进行实际因素的观察和分析,保证对其整体应用策略的深入研究,实现必要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体事业水平的不断进步。
随着不同结构受力状态的合理改变手段,可以具体满足设计人员的预想方案效果,包括具体的结构刚度、内力分布状态以及主要的位移控制途径等,通过这种预应力技术可以进行全新的结构体系和形态的延展,从而实现不同结构在新兴钢结构空间内部的应用效果;而现下的预制控件,包括单元杆件以及组合杆件装配的主要模式手段在整体预应力技术的拓展情况有着必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有助于自行控制下的新型结构的产生,促进整体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具体指标上升到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水平,保证必要的经济技术效益得以实现。所谓预应力在整个空间钢结构的施加手段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首先,在预应力索和杆上直接进行外力的施加,同时进行结构受力状态的整体调整,确保不合理的内力状态进行重新分布安排,延伸到另一种内力状态形式的结构;另外,结合已建空间进行结构支座高差的科学调整,使得支承反力大小得到一定方向的改变,保证整体结构的内力分布能够更加合理,确保实现预计方案的效果。在这种预应力结构的材料应用上,比较宽泛,没有特定的要求,主要是强度较高的钢丝束、钢绞线、钢筋等,因此应用的广泛性支持途径方面有着更好的优势。
三、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艺要点
1.工作坑开挖
工作坑是预制和顶进的临时性工作场地。框架桥工作坑设置于铁路北侧,由北向南顶进。在保证既有桥台两端土体边坡稳定和安全,工作坑顶部开挖边线距线路中心不小于4.5 米,坡度不陡于l:l,工作坑两侧边坡按l:0.25放坡,并采取30cm厚浆砌片石护墙,保证边坡稳固。坑底四周设有排水沟和集水井,出土车道宽4 m。工作坑开挖采取机械开挖,人工找平,严禁超挖。
2.后背墙和梁施工
后背墙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在后背墙与千斤顶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后背梁,并与滑板连成一体,在后背墙的后面用M10浆砌石进行填充,形成后背,在顶进时提供支撑反力。后背结构在桥体顶进就位后予以拆除。
3.框架桥现浇工艺
框架桥预制首先要做好测量定位工作,在工作坑底板上放线定位。框架桥现浇的施工顺序为:支立底板模板及绑扎底板钢筋一浇注底板砼一绑扎边墙钢筋一支立边墙模板一浇筑边墙砼一支立加固顶板及悬臂人行道模型一绑扎顶板及悬臂人行道钢筋一浇注顶板及悬臂人行道砼一框架桥养护一做防水层。在预制框架桥时前端做成船头坡,以防止框架桥顶进时产生“栽头” 现象,其制作方法为在结构底板最前端2 m范围用黄土坯制成高差为5cm的船头坡形状,再铺上油毡,灌筑后立即形成船头坡。
4.钢筋工程
事先按1∶1比例在平整的地面上将该节点区域的钢筋排列方式准确地放出大样图,在处理好钢筋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方式后再根据该大样图准确翻制钢筋实样。
(一)钢筋翻样前还应弄清设计意图,熟悉现行规范,并结合实际和考虑方便施工。下料时,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支座或靠近支座1/3跨长内。
(二)钢筋连接。该大梁纵向受力钢筋大部分采有HRB400级φ32的热轧带肋钢筋。按设计要求钢筋连接采用钢套筒连接。连接套筒材料:采用45号钢的锥螺纹套筒,主要技术参数如热处理状态、螺距、牙型高度、牙型角、公称直径、强度、延伸率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且经配套的量规检测合格。连接钢筋前应检查每个螺纹的质量,清除杂物、锈迹及泥浆。钢筋丝头现场加工:现场设剥肋滚轧锥螺纹套丝机两台,电动砂轮切割机一台。先将钢筋调直,切去端头变曲严重部分,上机剥肋滚轧丝头一次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再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检查螺纹圈数、丝头长度,符合要求后安装塑料保护帽。
(三)钢筋的安装就位。钢筋安装工艺流程:搭钢管托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挂吊上部纵筋→画箍筋间距、放箍筋→拆去托架下横杆、调整好下纵筋与箍筋位置后绑扎固定→调整好上筋与可箍筋并绑扎固定→垫保护层等。
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1.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控制技术
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上过程,可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对施工过程实现动态监控,对于结构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计算机动态控制技术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借助计算机平台进行钢结构动态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体空间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动态控制技术的主要应用在于对结构施工万案及过程的控制上,例如利用计算机动态控制技术,分析曲线滑移技术在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另外,在钢结构拉杆组合施工过程中,利用动态控制技术中的预应力模拟,能有效控制位移结构的预拱,加强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力度。
2.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监测
施工测量控制作为整个钢结构施工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大施工测量控制力度、确保测控数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应采用应力应变监测,保证施工过程中网壳以及拔杆系统的安全性。在测量出比较准确的应力应变数据之后,可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隐患,实现对结构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从而提高整个钢结构安装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五、结束语
条规定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艺要点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结构方式的多项技术优势,决定了其在施工实践中的地位,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应用的客观实际出发,利用自身优势因素,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施工工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