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按“常州市市政工程统一设计条件”,公路交通工程施工,如沥青层厚度不变,同时改变土基回弹模量及基层、底基层厚度,提高的累计标准轴次,不能超过本沥青厚度所能适应的累计标准轴载次数,否则就要加厚沥青层厚度。
(一)常州市沥青路面同一沥青层厚度、不同土基回弹模量下相适应的累计交通量统计应用参考表
(二)沥青层推荐厚度表(《公路设计百问》沥青层推荐厚度表)
(72)按新规范,不再称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级道路使用,要把“高级”二字去掉,一律称沥青混凝土路面。
(73)小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小半径起终点的胀缝设置,做无传力杆的胀缝,施工简便,效果较好。轻交通量的一般胀缝,也可推荐使用。
(74)不同含灰量的石灰土强度,要有个数量概念,二八灰土相当与9%,三七灰土相当与12%,各级含灰量灰土强度可估计为如下:(供参考!)注意:含灰量超过17%,强度反而下降
(75)人行道砖应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要求,最小为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3.5MPa(当边长/厚度≥5时),抗滑指标BPN≥65
注:2012年7月1日后,应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规定执行。
(76)配筋混凝土,应先求出配筋率,所需钢筋面积,然后选用钢筋根数,不是先假定钢筋根数,再校核受力通过否,这样有时出入太大,会有浪费产生。
(77)二灰碎石中的碎石级配,为骨架密实型,不能取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讲的,二级及以下公路可采用悬浮密实型的碎石级配,二灰碎石细料:骨料=20:80,已经决定为骨架密实型,用悬浮密实型时,为50:50,适用于公路建设缺少石料的地方,但其会增加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
(78)石灰粉煤灰最佳比例,看石灰的有效钙含量,40-50%时为1:2,50-70%时为1:3,>70%时为1:4,用Ⅲ级石灰,一般为1:3,故设计推荐石灰:粉煤灰:碎石=5:15:80,具体施工时,还要做试验确定。
(79)1.5米宽的锯齿形偏沟应改为0.24米(注:外地应为0.3米)宽的平石范围的锯齿形偏沟。锯齿形偏沟设置在平石宽度(24cm)内,符合新规范要求 。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2012.7.1实施),“9.2.5锯齿形偏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道路边缘线纵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0.3m宽度范围内设锯齿形偏沟”。
纵坡小于0.3%的城市道路路段,按规范要做锯齿形偏沟,老办法是雨水口间距40m,偏沟宽度1.5m(该宽度范围含平石0.24m,及沥青路面1.26m);新办法是雨水口间距20m,偏沟宽度仅为平石的宽度0.24m。
优缺点:
1)新办法,沥青路面范围全部是按标准断面施工,在偏沟范围不再升上、降下,施工简单;
2)新办法施工有利于沥青路面摊布机机械化施工,按标准断面施工,没有上、下变化;
3)新办法施工的沥青路面,在靠边1.5m的轮迹行车不再有上下坡的变化,有利于行车平稳;
4)新办法与老办法比较,仅在老办法雨水口间距40m中,增加一个雨水口,约为增加造价1000元,也就是在需要做锯齿形偏沟的路段中40m路长,增加1000元。
(80)沥青混凝土路面的0.6cm稀浆封层,改为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下封层。
理由: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5.3.5应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縮开裂和反射裂缝,可选择采取下列措施:
1. 适当增加沥青的厚度。
1. 在半刚性材料层上设置沥青稳定或级配碎石等柔性基层。
2. 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应力吸收层或铺设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土工合成材料等。”
以上第1种措施,增加沥青厚度,经济造价高,不适用我国国情;第2种措
施,如做10cm沥青稳定碎石,虽有成熟经验,但增加造价为150元/㎡,不适宜全面大量推广;第三种措施,设置应力吸收层是较经济,而有一定经验的办法。0.6cm稀浆封层,改为1cm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造价约增加10元/㎡,包含要增加的粘层油5元/㎡)。如原是1cm沥青下封层,则造价相同。由于采用了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防治了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橡胶沥青同步碎石下封层(应力吸收层)与稀浆封层性能对比
稀浆封层的缺点:稀浆封层铺筑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护才可行驶车辆。天气暖和时,2h即可;天气寒冷时,则需要6-12h以上。另外有个最大的缺陷是,稀浆封层固化后为刚性,最怕震动压路机的碾压造成碾碎,上下层之间成了夹心饼干,对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另外,如果下陷的路面已经开裂,车辆驶过以后有移动现象,那么稀浆封层的作用就完全没有了。
同步碎石的优点:施工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固化后仍然有一定的韧性,即使上、下层在一定限度内变形时,仍保持良好的整体部分,其性能指标均不受外界影响。橡胶沥青同步碎石拥有较强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老化、抗疲劳、抗水损坏的特性。可以防治和缓解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
(81)桥梁纵断面图、挡土墙纵断面图,最好要画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剖面柱状图,设计、校核、审核、施工都清楚。
(82)城市人行道侧石外露高度,常州一般规定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为20cm;城市次干路、支路为18cm;小区道路为15cm;宅前宅后道路为8cm。
(83)道路土基压实标准,2012年5月1日起,应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执行:
(84)小区停车位的草坪砖设计中,应加注:“草坪砖孔内灌草籽黄泥,养生成活”,作为工程设计内容之一。
(85)植草砖停车位的路面结构中,有泥结碎石层,但泥结碎石层在目前的规范、规程中,已查不到配方、工艺。它是我国公路早期普遍采用的一种路面结构,“睛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四溅”。现介绍设计施工要点(供参考):
①采用灌浆法,先摊铺碎石,用在面层的碎石尺寸,以2到4cm为宜;底层的可用到4至7cm,草坪砖基层的泥结碎石均可为4至7cm。为使泥浆灌得透,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10cm为宜;
②碎石铺好后,经初步压实,至碎石无松动现象为度。滚压时从一边开始,压到中央后,再从另一边压起,压到中央;
③经过初压后,浇灌预先调制好的泥浆。浇时要浇得匀、浇得透。调制泥浆可在工地附近挖好的泥池或备好的浆桶中进行。泥和水要搅拌均匀,至起油皮为止;
④浇灌泥浆后即可滚压。如表面太干,须洒水碾压,如表面太湿,须等稍干后再压;
⑤当分两次铺筑时,按上程序再做一次。
注:泥结碎石层不是碎石土层,碎石土层达不到泥结碎石层的强度要求。
(86)关于河浜路段的处理,不再采用抛石挤淤法,原因:
①在新区的几个项目,因施工单位及甲方要求,认为采用抛石挤淤法,工后沉降大,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变更设计为清淤到好土;②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可挖的很深,可以清淤到好土。
另外,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送审稿):
4.8.3明、暗浜路段的路基填筑压实应符合以下规定:
1.快速路、主干路路基范围内的暗浜应全部处理;次干路、支路等级的道路应根据暗浜的地质条件、路基填土高度、交通荷载及经济性综合分析是否处理。
2.采用开挖回填处理的明浜及暗浜,应清除干净浜底淤泥,同时回填压实度不低于表4.7.2的要求。
条文说明:……由于“抛石挤淤”方法会给管道施工带来困难,因此后续有管道施工的部位应慎用。
设计改为:当淤泥层厚度小于3m时,清淤至好土,整平后,河塘底部可采用碎石土回填1.5m厚,其上用6%石灰土回填至原地面;当淤泥层厚度大于3m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87)关于沥青路面支路抗滑要求,认为原“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没有规定城市支路的抗滑要求,在设计城市支路时,就不提路面的抗滑要求。这是涉及行车安全问题。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报批稿)中,虽只规定了快速路、主干路的路面抗滑技术指标,又明确对次干路和支路可参照执行。
(88)关于平石锯齿形偏沟。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报批稿):
9.1.5设计锯齿形偏沟的规定如下:
道路中心线纵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0.3m宽度范围内设锯齿形偏沟,以保证排水。……
其中的0.3m宽度范围,就是指平石宽度范围,在沥青面层范围内不再设偏沟,有利沥青路面沥青摊铺机的机械化施工,又能保证路面排水,是应推广的好办法。如小区内道路纵坡受条件限制,全部为0%时,采用平石偏沟,使车行道行车平稳,又能保证路面排水。(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虽不设平石,设计在路边50cm范围内做出偏沟,虽然是0%纵坡时,也能保证排水)。
(89)道路纵断面图中,应有平曲线栏。示出平曲线情况,才能做到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组合满足要求。
(90)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送审稿):
4.4.4地基表层处理应满足以下规定。
4. 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快速路和主干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次干道和支路不应小于85%。……
原槽翻挖20cm3%灰土处理层的要求,是符合本条规定,使其形成一层硬壳层,以保证其上面层能达到基底的压实度要求。
(91)关于“无障碍建设指南”—“4.1.2 2…人行道宽度小于3m可不设行径盲道”的看法: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4.1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1 城市各级道路……;4.1.2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中人行系统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没有提出“人行道宽度小于3m可不设行径盲道”。
我认为目前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3m的很多很多,不设行径道,那就大部分人行道就没有行径盲道,所以作为3m宽的人行道,仍至2m宽的人行道均应设行径盲道,与树池设置有矛盾时,应改小树池尺寸,或方的变为长方形,2m人行道可不设树池,一定要设行径盲道。“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是设计依据,“无障碍建设指南”仅作参考。
(92)根据常图发【2008】51号文件,草坪砖不计算绿地率。
所以为了增加绿化率而采用草坪砖停车场的做法,可考虑不做草坪砖停车场地。
(93)设计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提出最重轴载Pm,如:Pm=120KN、Pm=150KN、Pm=180KN、Pm=200KN、Pm=250KN等等。也就是说,超过此轴载就会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断裂。一是从现有设计路面厚度,可计算出能承受的最重轴载;二是可从实际需通过最重轴载,计算出路面厚度。
(94)人行道路基结构不再使用10%石灰土底基层,因对植物生长不利。
(95)常州地区各土基回弹模量的弯沉值表
(96)在进行道路工程盲道设计时,一定要把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线位置确定,作为盲道过交叉口的设计依据。
(97)在设计不宽(如3m)人行道时,盲道设计中三面坡缘石坡长的计算,考虑人行道坡度2%的因素,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另选其他形式的盲道坡度形式:
①小路口单面坡缘石坡度形式(见05MR501页14);
②交叉口单面坡缘石坡度(一)形式(见05MR501页15)。
(98)新老沥青混凝土路面搭接,用铣刨逐层搭接,根据上海城建设计院经验:
①与沥青面层接触处用自粘式玻纤格栅,其表面经过改性沥青涂覆,与沥青层或下封层的结合力较好;
②与石灰土或二灰碎石接触处,采用双向土工格栅,与土类的结合力较好,而若采用自粘式玻纤格栅,反而结合力不好,会使层间结合的连续性受损;
③宽度只要在加强处左右各50cm即可;
举例:高架二期道路结构搭接大样图
(99)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透层油
我市施工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透层油 ,原采用乳化沥青PC-2(用量0.7-1.5L/㎡),由于透不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后改为液体沥青AL(M)1或2(用量0.6-1.5L/㎡),现有的工程施工时,当透层油透不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时,就取消透层油。这是违反规范要求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9.1.1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解决办法:一是喷洒时间,要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尚未硬化时(一般在碾压成型后24小时内),层顶喷洒透层油;二是喷洒液体沥青的浓度可再进一步稀释,同时应增加喷洒用量,使在基层中的残留物的总量相同。
(100)委托方提出,把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底基层(20cm水稳+20cm10%石灰土+E0=26MPa),改成刚性基层(25cmC30砼+10cm碎石垫层+ E0=15MPa),认为可减薄路面厚度,施工速度快,实际上已成为有沥青上面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造价升高了,约增加70元/㎡,结构极不合理,很容易损坏。如采用C30砼是不能满足抗折≥4.5Mpa要求,刚性基层下应有一定强度,不是置于土基上就可以的,这样刚性基层极容易损坏。刚性基层上应有抗裂措施(如橡胶应力吸收层、大粒径沥青混凝土、玻纤格栅、高性能聚酯布等),没有做到像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一样的板块划分,接缝的设置和构造也应如同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做法。板厚应有计算确定。
(101)道路土基处理设计,首先论证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作为确定原土基回弹模量的依据,作为设计处理土基厚度的依据,在设计文件中应反映出来。
(102)设计文件应符合规范用词:《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于2013年6月1日废止,《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于2013年6月1日实施,其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规范用词前后不同点,摘录如下: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 50783-2012)于2012年12月1日实施:深层搅拌桩可采用喷浆搅拌法和喷粉搅拌法施工。
(103)人行道10cm C20水泥混凝土基层,统一构造做法:每15-20m 设横向胀缝1道,宽2cm,内置浸油木纤板。并设置横向縮缝,每5m一道,宽3~8mm,缝深2.5cm,内灌沥青。
(10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期间对表面裂缝进行全面检查的要求:对于裂缝宽度3mm以内的裂缝,在裂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按0.3-0.5L/㎡的用量喷洒粘层油,并铺设玻纤格栅粘结牢固,缝左50cm,缝右50cm,幅宽1m。发现大于3mm的裂缝应组织进行裂缝形成原因分析,由设计单位确定具体措施后实施修复。
(105)道路平面图上应示出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线,作为盲道缘石坡道口位置的设计施工依据。
(106)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2012),提示盲道板大样图中,圆点高度0.5cm,应改为0.4cm;行进盲道板大样图中,触感条高度0.5cm,应改为0.4cm,中心距5cm,应改为6.2cm~7.5cm。无障碍坡道与车行道的高差,由最大2cm,改为1cm。
(107)新旧沥青路面过渡大样图中,19mm×19mm玻纤格栅仅需缝左50cm,缝右50cm,总宽为100cm,不需做150vm宽。
(108)道路土基处理,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出路床顶面80cm范围,在不利季节,依据路基的平均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计算平均稠度,并考虑路基填土高度,有无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论证后,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作为设计土基处理厚度的依据。有时设计施工时是路堤,应考虑地块建成后,路的两边填土后,建成街区时,地下水位的升高因素。
(109)人行道结构中,1:3水泥砂浆,应改为M10水泥砂浆。
(110)沥青路面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应执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规定:
(111)沥青路面计算书,应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进行计算:按“5.4.1 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应采用路表弯沉值、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或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作为设计指标。2 支路可仅用路表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表5.4.1取用。
(112)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其中沥青饱和度VFA(%)此值与道路等级无关,与混合料最大粒径有关;沥青混合料矿料间隙率VMA(%)此值与道路等级无关,与设计的空隙率(%)及混合料的最大粒径有关。
(113)正确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114)在路面强度要求表中:有误:“设计代表弯沉(0.01mm)”;正确:“验收弯沉值(0.01mm)”。
(115)路面排水……机非分隔带侧石 外露高度平均为20cm。分水点处侧石外露h1=17,雨水口处侧石外露高度h2=23cm。根据图号DL-6-04 侧石甲标准断面高度30cm,在此雨水口处侧石埋深仅30-23=7cm,不能满足稳固要求,最小埋深10cm,故此范围的侧石标准断面高度应≥33cm。
有时把中液限粘土基本容许承载力fa0(kPa)=70,压缩模量Es1~2(MPa)=3.0的土,当作河浜塘泥,设计采用抛块石、碎石填缝,平均60cm厚,……。注:该层土是挤不动的!
有时把在地下层的土层中液限粘土基本容许承载力fa0(kPa)=70,压缩模量Es1~2(MPa)=3.0的土,设计采用挖除。具体要看所处层位,有的是经过若干年压实,基本已趋稳定,如距表层土有一定距离,地面的压力经扩散,到该层土压力已经很小,经过沉降计算,能满足规范要求,可以不经处理。
(118)路面结构中的底基层20cm10%石灰土(抗压回弹模量为550MPa) ,宜改为20cm低标号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为1300MPa)。
优点:①水稳定性好,抗冲刷性能好;
②可提高路面的累计交通荷载:
(119)透层采用乳化沥青(PC-2),由于渗透性不好,现已改用液体石油沥青AC(M)-1或 AC(M)-2型透层油。
(120)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上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表面应有防反射裂缝的措施。
(121)城市支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为满足重型车辆的路基工作区深度,采用加厚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厚度,来提高当量路基工作区深度,该路面结构已大大超过城市支路做要求的累计标准轴载(×106/车道),设计应有说明,该路面结构能满足的汽车后轴轴重荷载或载重汽车的型号。
(122)砖砌矮墙断面图中,15cm碎石垫层应改为15cmC20水泥混凝土垫层。
(123)提示盲道板大样、行进盲道板大样图中,触感部分的厚度图注6.5cm,应按新标准改为6.4cm。
(124)水泥(3天胶砂强度≥18MPa),应该为水泥(3天胶砂强度≥17MPa);按《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强度等级没有32.5级,最低位42.5级。
(12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2013年12月1日实施)提出填料最小强度的要求,《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也已提出了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要求。常州市在2013年12月1日一定要实施。